当时赛龙舟作为一种民俗活动,其背后流淌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。文献记载的龙舟竞渡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的《穆天子传》。1976年,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的‘’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‘’是迄今中国以“竞渡纹”为纹饰的首件文物,此铜钺不仅证明了2000多年前先民就已掌握了赛龙舟这项体育运动技能,也可能是早记录世界划桨水上运动的重要器物。而1935年在河南山彪镇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铜鉴,和1965年在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“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”上,都有赛龙舟的图案。这些发现表明,赛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形式,在古代已经存在,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。
羽人竞渡纹铜钺 1976年出土于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 现藏于宁波博物院
羽人竞渡纹铜钺纹样分析 1976年出土于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 现藏于宁波博物院
铜鉴 1935年出土于河南山彪镇战国墓葬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院
铜鉴局部图 1935年出土于河南山彪镇战国墓葬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院
铜鉴花纹拓印 1935年出土于河南山彪镇战国墓葬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院
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1965出土于四川成都百花潭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
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局部 1965出土于四川成都百花潭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
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花纹拓印 1965出土于四川成都百花潭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